第十八章 昭然若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临到出发的清晨,沈瓷也没能等到卫朝夕。

自卫朝夕草草收拾行李离开后,便再也没回来,派护卫在城里寻也寻不到,连个消息也没有。

距离启程还有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沈瓷心急如焚,眼见着车队就要启程,卫朝夕若再不来,恐怕就真的赶不上了。

“姐姐,这是有人要我给你的。”一个信封突然递到了沈瓷面前。沈瓷一低头,是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

沈瓷伸手接过,展开寥寥一看,是朝夕的笔迹。

“这是谁给你的?”她问小乞丐,对方却早已趁她方才拆信的空当,一溜烟地跑了。

沈瓷追过去,没寻到踪迹,只得仔细看手中的信,简简单单,只有十一个字:一切安好,不必等我,祝顺利。

她是真的不打算来了。

沈瓷愣愣地看着这几个字,说不出况味几何,心中的担忧无处可泄,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直到朱见濂走到她身边,轻声道:“不能再等了,走吧。护卫我已经留了两人,若是寻到她,今后自然会护送她回江西。”

沈瓷点头,把手中的信递给朱见濂:“好,走吧。”

坐上马车,车轮声响起,一声一声,如同碾压在人的心上。

沈瓷轻轻掀开帘幕的一角,忍不住朝窗外看去。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目光扫过人群里的一张张面孔。两边的人群熙熙攘攘,汪直也在这群送别的人当中吗?她既觉得他会来,更害怕他会来。恩恩怨怨似都在浮尘中漾开了,眯了她的眼,连带着心里也狠狠一抽。

“你还好吗?”朱见濂替她围上一条披肩,“冷不冷?”

“不冷,我没事。”沈瓷浅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真好,终于能回去了。从我到京城的第一天起,我就想着怎样离开,如今得偿所愿,我怎会不开心?”

朱见濂道:“我没说你不开心。”

沈瓷微微一愣:“是吗?”

她侧过头,目光游离在窗外,渐渐觉得模糊了,车轮声响个不停。京城数月,如梦一场,她得到了些她想要的,也失去了一些曾经珍视的。

慢慢地,她将帘幕合上,如同合上那双张望的眼,缄默无声。

连日的细雨淅淅沥沥,带着些清爽,但下得久了,便觉得时间都在细雨中一分一秒地浸染过去。颠簸的行程之后,终于迎来了雨过天晴后的第一道光线,夹杂在袅袅的瓷香间,倾泻而下。

景德镇,百转千回后,她又回到了这里。

心绪的变化其实不可言说。

那连绵的细雨,使得呼吸间都沾染了些柔弱无骨的潮湿气,又在阳光筛滤下,渐渐晒干。御器厂里的人,已听说新的督陶官抵达了景德镇,原本还纷纷庆幸李公公终于离开,但一听说这新来的督陶官是个女子,顿时议论纷纷。

迎候的人等在御器厂外,淮王虽不愿朱见濂多逗留,但好歹沈瓷也是皇上亲命的督陶官,便让他多停留了些时间。

朱见濂陪着沈瓷一同下了马车。

沈瓷虽是以女子之身担任此职,可着装依旧是简练的中性装扮,不施妆容,瘦窄的肩膀下,竟也透出了几丝男子英气。

众御器师看到她这副装扮,先是没认出来是她,待看清了,不由得交头接耳:“这是沈瓷?怎么会是她?”

沈瓷面无表情,并未开口,反倒是朱见濂上前了一步,轻轻咳嗽了一声,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半圈。

有明眼人认出这是淮王世子,当即躬身道:“恭迎世子,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后面的人听了,亦是躬身,一时间,尽是满场恭敬的声音。

朱见濂笑着,似不经意道:“小王我奉皇上的旨意,一路陪同沈姑娘到御器厂,相谈甚欢。送到这里不过路过而已,今日行程繁忙,停留的时间不久,若之后有机会,我来找沈姑娘的时候,再来御器厂详看。”

寥寥几语,既是推辞,又将他同沈瓷的关系在众人面前讲明。

这是在为她初到御器厂撑底气了。沈瓷偏头看了看朱见濂,胸有暖意,心领神会。

众人已听闻这位新任督陶官制出了惊艳绝伦的斗彩瓷,再想到沈瓷在离开景德镇之前制出的素三彩,倒也都很钦佩。如今还多了淮王世子的支持,方才那点儿惊叹的嘘声渐渐消弭。

待人群安静下来,很快有人上前将沈瓷和朱见濂迎入厂内。沈瓷摇了摇头,没顺着那人的指引,只将目光锁定在站在人群最前端的一人,走上前,轻轻福身,颔首道:“徐尚先生。”

“回来了?”徐尚伸手虚扶她,“自你入京后,已过了小半年,我还以为你遇到了什么危险。没想到峰回路转,你竟是以督陶官的身份回来了,实在奇妙。”

“受先生赏识之恩,曲曲折折后,才有今日。”

“回来就好。”徐尚先生摸了一把胡须,想了想,眼中顿时泛光,“你是因为将瓷器呈给了万贵妃,才得以任命的?”

沈瓷有一瞬的犹豫,道:“可以这么说。”

徐尚先生更是激动:“听说,这斗彩,意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互争艳斗奇。名字取得好,可我还没见过这瓷器什么样呢。”

徐尚先生也是个痴人,不关心她是如何当上督陶官的,只专注于瓷器。沈瓷笑笑说:“不着急,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很快您就知道了。”

徐尚先生点点头,沈瓷转过身看向朱见濂:“你呢?”

朱见濂压低声音在她耳边道:“我本想陪你,但父王身体未愈,就先回鄱阳了。等安顿好了,我便来找你。”

沈瓷的拳头微微一紧,神色黯淡了一分:“什么时候回来?”

淮王对她的不满,她心中是清楚的,只怕小王爷这一回去,便不知何时再见。

周遭的人不少,朱见濂不便多说,看着她的眼睛说:“相信我。”

沈瓷眸子闪了闪,点头道:“好,我等你。”

“留两个丫鬟照顾你,你自己也要保重。”

她又点了点头。

淮王那头催得紧,朱见濂也就是来给沈瓷撑撑场面的,见周围的人并没有什么难为她的意思,又有徐尚先生的关照,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此次回到鄱阳,还有一件大事。淮王府的大小姐朱子衿已到了出嫁的年纪,淮王心里拟定了几个许配的人选,准备今年便把婚事定下来。

杜侧妃和朱子衿,因为之前的事禁足良久,就连淮王和朱见濂入京述职这段时间,她们也只能在自己的宅院范围内走动。然而,要筹备朱子衿的婚事,便意味着必定要解除这母女俩的禁足,或者,至少解除朱子衿一人的禁足。

这对朱见濂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不介意杜氏觊觎世子的位置,但因为秋兰的死,敌对已是必然。

听闻淮王回府,久未梳妆的杜氏又振作了精神。她将蓬乱的发盘成髻,一身碧色云雁细锦,可那目光,似乎并未因为禁足而冷静反省,除了嫉恨,反还多了一丝狂躁。

杜氏整理完仪容,见朱子衿还干干地站在原地,道:“你还愣着做什么?收拾收拾自己,这两日你父王必定会解除你的禁足。”

“为什么?”朱子衿疑道。

“王爷该替你寻良配了。”杜氏蠢蠢欲动,咬牙道,“你自由了,我们才能想办法对付朱见濂。”

朱子衿轻轻摇头,毫无兴致:“他如今是世子,身边的防范少不了,不好对付的。”

杜氏轻哼一声:“我也没说要直接对付朱见濂。我虽然被关在这里,但大消息还是灵通的。王爷带去京城的护卫告诉我,朱见濂同沈瓷好了,而且沈瓷现在也回到了江西,就在不远的景德镇。”杜氏恨恨道,“就算我抢不过朱见濂,也不能让他好过。”

“沈瓷?”朱子衿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从前两人一同学画时,沈瓷便夺了她的风头,后来又在杜氏病重时同朱见濂巧笑嫣兮。她想起这个人,就好像有根刺卡在喉咙里,虽不致命,却总挠得喉咙痒痒。

两人正商议着,忽然听见屋外有人声。不出所料,正是淮王派人前来,唤朱子衿前去。

杜氏急切地凑上去:“那我呢?王爷可曾提到我?”

“请您少安毋躁,或许再过几日,王爷便会唤您前去。”那人答完,转头对朱子衿做了邀请的手势,“小姐,请吧!”

朱子衿点点头,握住杜氏的手:“母亲,您放心,我会处理好的。”

朱子衿随侍从离去,果然,淮王与她谈了婚嫁之事,又叮嘱她往后再不可冲动,便允了朱子衿自由。

朱子衿连连点头,应得万分轻巧,心却一点一点沉了下去。那隔了许久的怨怼,在长期的桎梏下腾腾蹿了上来,将整颗心涨得鼓鼓的,轻轻一碰,便能炸开。

沈瓷回到御器厂后,首要的事,便是熟悉督陶官的事务。

从前的督陶官李公公对制瓷一窍不通,虽折腾了好几年,也只是混日子而已。

事实上,御器厂集合了各地的制瓷精英,又占尽了资源,要做好并不难,不过是“认真”二字罢了。

深入到坯房窑厂,和陶工们一起体验工作,懂得品鉴评瓷,要爱瓷的人才能做到。

流程沈瓷早已熟悉,只不过从前她最注重画瓷,如今却是每个环节都要竭力做到精益求精,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瓷器的制造中。

只在闲暇时,期待着小王爷的到来,抑或是偶然想起……远在京城那个似仇似友的人。

日子便如此有条不紊地过去了。

斗彩瓷虽然烧制时间长、工艺难度大、成本高昂,可对于御器厂而言,正是钻研的动力。自沈瓷将斗彩瓷的制法公布后,斗彩瓷逐渐在实践中被制造得更加精致。胎体薄如蝉翼,胎质细腻纯净,尤其是素雅鲜丽的色彩,更是比在京城时做得更加精美。御器厂集结了经过特殊工艺提炼的各种矿粉,鲜红艳如血,杏黄闪微红,水绿、叶绿近乎透明,孔雀蓝色沉,紫色浓而无光,许多都是其他时代的矿物难以提炼的色泽。

每个时代的瓷器都有各自的风貌,便是因为其制作所用的瓷泥、颜料、木材,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不见,后代若是再想仿制,不过只得其貌,却不复当初的精髓。

因着万贵妃的喜好,在沈瓷的带领下所制的斗彩瓷,都是精致小巧的器皿,既没有庙堂祭器的庄严钝重,也没有其他宫廷陈设器的气宇轩昂,渐渐便有“成化无大器”一说。可小也有小的好处,盈盈可握,执手摩挲,或月下浅酌,或闺房陈设,极尽阴柔之美。

两个月之后,沈瓷担任督陶官后所制的第一批瓷器被装上货船,送入京城,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便是斗彩瓷。白釉如凝脂,红彩似艳血,绿彩若碧水,黄彩压明丽,件件宛若绝世美人,引得万贵妃心下大喜,皇上也因此加大了对御器厂的投入,对沈瓷的成果赞赏有加。

这一赞赏,便想起了最初的举荐之人汪直。

自从杨福替代了汪直以后,按照尚铭的指示,杨福对西厂的事务一概散漫管理,对皇上交代下来的事情也故意办不周全,引得皇上疏远。不过,皇上虽对汪直的办事效率不满,却也抹不掉长久以来对他的偏爱,眼下看到沈瓷送来的瓷器,很快将杨福召入了宫中。

得知皇上召见时,杨福正陪着卫朝夕吃糕点,栗子糕、绿豆糕、豆沙卷、蜜饯枣摆了一排,刚要下嘴,忽然得知被召入宫,连忙换了衣裳出门。

一进入殿中,便见皇上把玩着手中的一盏斗彩小杯,釉色青白,莹润如脂,外底绘一折枝牡丹,以素彩勾边并用青花绘出脉茎,又在叶间填上绿彩,花瓣间填黄彩,精美可人。

杨福俯身请安:“参见皇上!”

皇上转过脸看他:“许久都不见你了,听说最近你西厂的事也不怎么管,都在做些什么?”

放手西厂的事务,是尚铭给杨福的指示。短短两个月,因为杨福的刻意闲置,东厂迅速崛起,就连皇上亲自指示杨福去核查妖狐夜出的结果,他也只草草回答说自己的调查结果与东厂大同小异。

皇上对于东厂的处理结果,仍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既然“汪直”都予以认同,便照着尚铭呈上来的结果处置了。

尚铭对此较为满意,对杨福的信任也多了几分,杨福便趁此机会,再次提出自己替代汪直的条件。尚铭应允了。

他的条件是什么呢?

大殿上,杨福垂下头,沉声应道:“回皇上,近日,臣在调查。”

皇上来了兴致:“最近重要的案子都是东厂在查,还有什么需要你亲自调查的案子?”

杨福咬牙,慢慢道:“我发现了一些线索,似乎……有人想要谋权篡位……”

皇上面色大骇,声音都高了几度:“谋权篡位?谁这么大胆子?”

杨福想了想,决定先不把话说开,只铺垫道:“如今只有几封书信来往的证据,应是某地藩王所为,具体是谁,我正在调查。”

他说完,便将事先伪造好的书信递呈给了皇上,是尚铭派人伪造的淮王笔迹所书,不过为了真实可信,信中并未表明淮王的身份。

“这字迹……看着有些熟悉。”皇上气得声音都在发抖,怒道,“不论是何人,此事必须严查!”

杨福立刻应下:“臣必会竭尽全力!”

虽然近日“汪直”的表现让皇上并不满意,但因为长久以来的偏爱,皇上对他的话还是相信的,甚至很庆幸他能够调整状态,重新拾起事务。

“最近东厂的表现让朕十分满意,西厂却日渐式微。此事若是全权交给你,你觉得,朕能够放心吗?”

此事正是杨福蛰伏已久的目的所在,他毫不含糊地答道:“请皇上放心,此事臣必定严查,绝不让奸人威胁到皇上的地位。”

皇上肃然点头:“好,不要让朕失望。”

杨福信誓旦旦,正欲退下,又听皇上言道:“刚好,后日王越便回京了,朕知晓从前的案子他帮了你不少,这次也可以让他协助你调查。”

杨福心里狠狠下沉:“王越?他从大同回来了?”

“早几日便启程了。他这次立了大功,朕正准备好好奖励他。”皇上道,“不过,朕本以为,你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王越的确同杨福联系过几次,可杨福纵然神态言行能够模仿汪直,字迹却不能。他从小颠沛流离,并没有什么学问,笔头上不敢轻易对王越做出回应,都是由尚铭手下经过字迹训练的人代笔。更何况,尚铭曾经告诉过杨福,凭他如今的伪装,一般人都瞧不出端倪,但在朝中,有一个人是很难瞒得住的。

这人,就是王越。

王越与汪直交情甚笃,无话不谈。因而,杨福倒是希望和王越越疏远越好,可这疏也还不能过了界,否则同样招人怀疑。

杨福硬着头皮应道:“臣之前已听闻他大胜归来,却不知他后日便会入京。”

“你现在知道了。”皇上一边说,一边命御前太监将自己手中把玩的斗彩瓷赏给杨福,“今日叫你来,本是想与你一同欣赏这次御器厂呈上来的精品。你举荐的人不错,也是因为当初你放走沈瓷,才有这几日万贵妃的欢心。这斗彩瓷是此次呈贡的上佳之品,赏给你,好好去办我交给你的事。”

杨福手捧着这盈盈可握的瓷器,青色为底,五彩争艳,只觉手心烫得厉害。他想起了沈瓷,又想起朱见濂在悬崖边上救了他一命,不由得愣了愣,将手中小

杯紧紧握住,退了下去。

杨福一回到府中,开门便迎来卫朝夕关切的目光,急急冲上来问道:“怎么样?皇上为何突然召见你?”

杨福揉揉太阳穴:“大概是这次御器厂的瓷器终于让他满意了,顺带便想起了我。”

“御器厂……”卫朝夕的声音低了下去,喃喃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

杨福抬眼看她:“怎么?想家了?”

卫朝夕咬咬唇,下巴收紧,没答话。

“一开始便叫你别跟着我,是为你好。”杨福看了看院落周围,大多已布上了尚铭的眼线,携着卫朝夕走了几步,低声道,“如今我想把你送走,只怕会被尚铭阻拦,恐怕是行不通了。”

“是我自己要留下来的,我也不想走。”卫朝夕倔强道,这些日子,杨福总沉浸在没将她送走的懊悔情绪中,却不愿提及两人之间的情愫。她气呼呼地转过头,静了一会儿,又软下来,回头轻声唤他,“杨福……”

“嗯?”

“我还是不明白。”

“不明白什么?”

卫朝夕道:“你原本便不是宫中人,何必要蹚这浑水?若说是为了名利,可如今你把一切权力都让给了东厂;若说是为了风光,做太监又有什么风光;你连自己都不是了,如今冒着生命危险,是为了什么?”

“别说了。”杨福别过眼去,“现在还不到你应该知晓的时候,眼下你只需要安安心心待在这里就好,寻到时机,我便会把你送走。”

卫朝夕抿唇:“你说得倒是轻巧,可是,我总担心……”

“担心什么?”

卫朝夕的声音细如蚊蚋:“担心……汪直,其实还没有死。”

杨福一怔,下意识地答道:“不会的。从苍云山的悬崖掉下去,生还的可能性太小了。”

“可能性小,也是有可能的。”卫朝夕急切道,“之前尚铭派人去悬崖下搜索,也没有找到尸体,不是吗?”

“悬崖下有一条小河,或许尸体是被河水冲走了。”

卫朝夕仍不放心:“那万一是冲走后,被人救了呢?”

“……”杨福沉默了片刻,出言安慰道,“别想了,你我都亲眼看着他摔下去了。已经两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消息,不要吓自己。”

卫朝夕泄了一口气:“或许吧……”

“如今最让我担心的,其实并不是汪直的尸首没有找到。”杨福背过手,慢悠悠地踱了两步,“我最担心的,其实是后日,王越便回来了……”

后日,城门。

王越带领的士兵还未入城,便听得阵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铠甲相磨,兵器捣地,气势恢宏,铿锵有力。

皇上在城门处设了仪仗,为王越接风洗尘,以庆祝他击退鞑靼之功。在两列步兵的夹道中,王越身穿铠甲,一骑而来,阳光照在铠甲之上,泛起明晃晃的光,更显得他整个人魁梧有力,锐气逼人。

号角阵阵,鼓声隆隆,杨福站在接风的官员中,看到王越威风凛凛的模样,不由得心头一紧。

看上去,这王越并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

渐渐地,号角与鼓声低了一些,直至消弭。王越的骏马已行至接风的官员面前,他却不急着下马,反是停在此处四处张望,那目光滴溜溜地在人群中扫了一圈,最后定在了杨福身上。

“哈哈,小汪汪!”王越目光一闪,翻身下马,直接就将杨福拽了出来,笑眯眯的,“这么久不见,胖了一点儿哈。”

这模样,与他方才进城时的肃穆模样大相径庭。杨福想起尚铭的叮嘱,在人前,汪直和王越并不多话,虽是好友,说话却有些针锋相对的意味,于是瞥了一眼王越,稳妥回应道:“你倒是好,打个仗都没变化。”

王越哈哈大笑,伸手拍拍杨福的背:“走,今晚咱哥俩去喝几杯。”

杨福没忍住,下意识地偏了偏身体,闪开了王越。

王越沉浸在凯旋的喜悦中,也没在意,很快恢复了笑容,一把揽过杨福的肩,两人便这么勾肩搭背地离开了。

走着走着,王越突然开口:“咦,我怎么觉得你好像矮了一点儿啊?”

“有吗?”杨福竭力掩饰内心的慌张,“久没见面,你感觉错了吧?”

王越嘟囔着:“从前搭着肩,似乎不是这个高度……”

杨福的肌肉似乎都僵硬了,又见王越粲然一笑:“一定是我变高了的缘故,哈哈。”

“哈哈哈……”杨福也扯着嘴角配合着笑了起来,心中想的却是,王越这人,今后能躲多远便躲多远,否则,纵使他训练多年,也很快便会露馅。

杨福本想直接将王越送回府邸了事,王越却偏要去汪直的住处对酌一番。杨福摆摆手,谎称疲累,正欲离开,王越“嗖”的一声从腰间抽出剑来,直接架到杨福脖子上:“去不去?”

杨福吓得一愣,脱口而出:“你这是干什么?”

王越方才闪闪的目光暗了下来,噘起嘴,嘀嘀咕咕:“什么嘛,以前不都是这么玩的吗?”他眼睛转了转,凑近杨福,笑道,“怎么,被爷今日凯旋的英姿吓住了,怕啦?”

杨福心里尴尬得紧,王越同汪直私下难道便是这般模样?他着实有些无从接受,理了理思绪,脖颈还贴着刀刃,虽然知道王越并不会对他动手,还是被迫点头答应了。

王越乐呵呵地收回剑,拿手肘蹭了蹭杨福的腰,玩笑道:“是不是我离开你太久,你思念成疾,不高兴了?”

杨福没敢答话,用汪直式的眼神瞥了他一眼,心有余悸地走在前面。

“今天这是怎么了……”王越挠挠头,跟了上去。

汪直的宫外私宅离王越的府邸极近,事实上,当初汪直选在此处建宅,有一半是因为王越,两人意气相投,关系之亲,在朝中尽人皆知。

杨福与王越一同回府,王越就像回自己的地盘一样,大大咧咧地直接朝膳堂的方向走,还招呼府上的婢女道:“去,给我和汪大人上菜倒酒,这一路可饿死我了。”

杨福随他一道坐下来,掩饰着心虚,筹划着怎样让王越快些离开。

“咦,这是什么好东西?从前好像没见过。”杨福突然瞥见桌上的斗彩小杯,上绘折枝牡丹,青彩相舞,纵然他不懂什么品瓷,也能觉出这瓷器的精美。

“前日入宫时,皇上赏的。当时回来便入了膳堂,一直忘了收起来。”杨福道。

王越笑道:“你是圣宠依旧啊。”他用手指摸了摸如脂的釉面,忽而凝眉,“看到这个就想起了沈瓷姑娘,对了,一直没有你的回信,她如今在哪儿呢?”

王越竟也认识沈瓷?杨福心中暗道一声糟糕,回道:“她走了。”

王越惊讶道:“走了?她不是还担着打碎了御瓷的罪名吗?还能离开京城?”

“你在军中,消息不够灵通。你离开京城后,她被皇上封为督陶官,如今已在景德镇上任。”

“她当了督陶官?”王越睁大双眸,“你举荐的?”

“是。”

“你蒙了吧?”

“我没蒙。”杨福指了指王越手中的斗彩瓷,“这便是沈瓷成为督陶官后,御器厂进贡的第一批瓷器之一。”

王越的目光落在手中的瓷器上,长长叹息一声:“你举荐她,我已经够惊讶了。但我本以为,按你的性子,也不能放她走啊。”

听王越的口气,再结合之前皇上质问他的话,杨福已完全确定汪直对沈瓷有感情这件事,垂眸道:“这样对她最好。”

“那淮王世子呢?”

“同她一起走的。”

王越一下子跳了起来:“你还记得,我走之前,你是怎么跟我说的不?”

酒端了上来,斟上,杨福拿起抿了一口,思忖片刻道:“记不清了……”

“当时说得那么笃定,现在就不记得了?”王越有些激动,“你当时明明就说,就算沈瓷不喜欢你,你也不希望她待在朱见濂身边啊!”

“这又怎样?事与愿违。”杨福说罢,还轻轻叹了口气。

他这一叹气,王越便也软了下来,重新坐稳,以为戳中了“汪直”心底的创痛,拍了拍他的肩,以示安慰。可回头想想,又似乎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王越看着杨福的脸,模样还是从前的模样,凤眼狭长,眉峰凌厉,嘴唇削薄,可那眼神似乎与从前不同了。以前的汪直,总带着一股倔强的傲气,如今却染上了闪避的意味。是因为提到了沈瓷吗?还是发生了其他自己不知道的事?

王越正想着,忽听屋外传来了脚步声。卫朝夕听说杨福已经回来,匆匆赶了过来,临到门口,听说膳堂内还有别人,又停下脚步,折了身准备往回走。

王越耳朵灵,听见屋外交谈的女声,看向杨福:“外面是谁啊?”

杨福觉得有些头疼,一时解释不清,恰好这时提到了沈瓷,便道:“沈瓷的朋友。”

王越更奇怪了:“沈瓷的朋友,怎么会在你这儿?”

杨福避而不答,只道:“等找到机会,我会把她送走的。”

杨福话音刚落,王越很自然地便站起身打开门,对门外尚未走远的卫朝夕乐呵呵邀请道:“干吗走啊?进来一起吃呗。”

卫朝夕脚步顿住,慢慢回过了头,她之前已听说过王越的名号,犹豫片刻,目光转向杨福,见他轻轻摇了摇头,拒绝道:“不必了,你们聊,我不打扰了。”

“别啊,你是沈瓷的朋友,我也是啊。”王越继续盛情邀请,“你还没用晚膳吧?刚好里面有酒有肉,一起吃吧。”

卫朝夕不由得踮起脚尖朝屋里张望了一眼,闻着诱人的菜香,肚子里像是有一只馋虫在蠕动。按她过去的章法,有人盛情邀约,必定毫不犹豫便去了。可眼下事关杨福,她吞了吞口水,忍着饿转身走了。

“真就这么走了啊?”王越顿感失望,坐回杨福面前,灌了两杯酒。忽然想起方才那姑娘张望的神色,不由得问道,“不对,我看方才那姑娘的眼神,该不会是看上你了吧?”

杨福今日被王越几次搅得哑口无言,此时听他这么一问,更觉身心疲累,干脆猛地灌酒,一杯一杯下肚,最后往桌上一趴,装作不省人事,懒得再回答一个字。

“酒量怎么弱成了这样?”王越敲了敲杨福的头,见他仍不醒,出门招呼侍从把杨福送回房间。一直守在门外的侍从围了过来,王越跟在他们后面走了一阵,才发现这些侍从与汪直以前身边的人不同,又朝周围扫了一圈,连府中各处驻守的护卫都换了一小半。

汪直的私宅,下人原本便不多,王越曾经多次出入,大多看着眼熟,可如今一眼望去,尽是不熟悉的面孔。王越心中一颤,又看了看杨福沉睡的脸,只觉越看越陌生,他揉揉眼睛,再睁开,觉得自己似乎也有些醉了,于是,匆匆说了告辞,转身离开了。

待王越走后,“醉酒”的杨福立刻清醒过来,他来到卫朝夕的房前,门没上锁,推开门,正看见坐在窗前发愣的卫朝夕。

瞥见他进来,卫朝夕别过眼去:“王越走了?”

“走了。”

“他可觉出了什么异样?”

杨福摇头:“王越是武将,没有那么多猜忌,我们只见过今日一面,应该不会立刻怀疑,顶多是觉得不对劲罢了。”他看向卫朝夕,“你吃过晚膳了吗?”

“还没。”卫朝夕说,“听你说王越与汪直交好,我担心出事,便一直等着。”

杨福点点头,边往外走边说:“我叫人给你把晚膳送进来。”

眼见杨福的脚就要跨出门槛,卫朝夕连忙唤道:“等等。”她追上去,站在离他仅有一寸的地方,“你不跟我一起吃吗?”

“不用了,我方才已经吃过了。”他抬步,又往外走了两步。

“杨福!”卫朝夕没忍住,声音顿时提高了许多,绕到杨福面前,“你为什么总是躲着我呢?”

杨福停住,回避着她的直视:“没躲你,躲你的话,方才又怎么会来看你?”

卫朝夕闭上眼,轻轻摇头:“从我留下来到现在,两个月了,你总不肯与我多说话。要么懊恼我不该留下,要么想着怎样把我送走,无论我问你什么,都是点到为止。你忘了,你从前还说,等你达成目的,你会去景德镇找我的。你还记得吗?”她眼里无声涌出泪珠,悬在睫毛上,随时都会掉下来,“我在你心里,到底算是什么?啊?”

杨福沉下一口气,慢慢将目光转向卫朝夕。她原本圆润的脸,如今有些消瘦了,下巴都变得尖尖的。她曾经奉行美食至上,可自从遇见他,美食似乎没有从前那般诱人了。这“茶不思、饭不想”的滋味,是他让她明白的。

他有些心疼,又觉得无奈,良久才慢慢道:“我记得。可那时……与现在不同了。”

“有什么不同的?”

杨福绷紧肩膀,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道:“其实你喜欢的,未必是我……你如今跟着我,无非是因为当初我把你从东厂牢中救了出来。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救你的,根本就不是我呢?”

卫朝夕没有丝毫惊讶,而是轻巧一笑:“就因为这个?”轻笑中,渐渐有苦涩攀上来,“我早就知道了,在苍云山上看到你和汪直时,我就已经明白,在牢中救出我的人,是汪直,不是你。”

“你……”

“我虽然时常脑袋转不过弯,可临到那一步,也不可能想不到。”卫朝夕低头道,“当时我在悬崖边握住你的手,的确是想要救你们两个人的。可是我没有这个能耐,最终只有你一人活了下来。”

杨福哽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留下来?”

“这还需要问吗?”卫朝夕认真地看着他,“事到如今,我虽然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希望汪直死去还是活着,可有一件事,我是很清楚的。我心里的人,是你,不是汪直。我并不想扰乱你的计划,我留下来,只是想要一个答案。我怕我这一走,便再也见不到你了。”她轻声哀求,“两个月了,给我一个答案,好吗?”

杨福心中一动,错愕地抬头,正撞上她望过来的眼,渴望、期待、不安,都藏在里面。而在这之前,他甚至一直以为,她心中爱慕的,其实是救她出狱那个人……那双满含情谊的眼睛,因着他闪亮或黯淡,他亦不想再逃避,抓住了她的手。

“你等我,至多五个月,甚至五个月不到。若我能顺利完成任务脱身,我陪你,陪你吃遍天下所有美食。”

这是他认识她以来,最为明确的一句答复。没有遮掩,没有拖延,卫朝夕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盈盈闪闪,反握住他的手:“好,五个月而已,我等着你,一言为定。”

朱子衿自从解除禁足以后,活动便自由了许多。淮王携她参加过两三次宴会,朱子衿的样貌虽不出众,但凭借家世背景,求娶之人亦不缺。淮王之前便想撮合朱见濂和南城兵马指挥的嫡女方若然,奈何朱见濂拗着性子不肯答应。这下好� �,方家长子有意求娶朱子衿,两家这么一合计,婚事基本便定了下来。

朱子衿自己也是满意的,那方家长子模样不错,又有家世做底,嫁过去也算是风风光光,父王虽然偏心朱见濂,但待他唯一的女儿还是极尽心的。

可是,即便如此,她也未忘记杜氏的叮嘱。

她虽自由了,可杜氏还困在院子里,偶尔才能在护卫的监督下出来走动。淮王或许是怕朱见濂心

有芥蒂,又或许是早已对杜氏失去了兴趣,一直没再见她。杜氏心里又怨又恨,将一切都归咎在朱见濂身上,天天在朱子衿耳边吹风。

“他让咱们不好过,咱们也不能让他好过。”杜氏看了看四周的护卫,凑到朱子衿耳边道,“昨日我听说,朱见濂这几日想去景德镇,王爷偏不放他走。他能去景德镇做什么啊?定是要去找沈瓷的!”

朱子衿被她煽动久了,也有些心急:“您同我说,我也没办法啊。我一个待嫁姑娘,总不能跑到景德镇去呀!”

“不用你亲自去。”杜氏将椅子朝朱子衿挪了挪,离她更近,从桌子下面递给了她一包东西:“你这几日出府时,想办法把这个玉佩拿给春熙路上兴盛酒家的掌柜,那是我娘家亲戚开的店,让他们找几个粗野大汉,去给朱见濂喜欢的那个谁找点苦头吃。”

朱子衿犹豫着说:“母亲的意思是……”

杜氏冷笑:“毁掉她,不是我们都喜闻乐见的事吗?”

朱子衿想了想,亦多了两分心动:“可靠吗?”“眼下我身边的人也不知谁可信,娘家人,我还是愿意相信的。”杜氏扬了扬眉毛,“再说,只是给朱见濂找点儿不痛快,又没伤着他。王爷似乎也不太喜欢那姑娘,就算知道了,也不至于过于怪罪咱们。”

朱子衿蹙眉道:“我也觉得父王不会说什么,可若是朱见濂……”

杜氏冷哼一声:“我身后还有杜家呢,当初秋兰一事,王爷都不能奈我何,他朱见濂又能怎么样?”

朱子衿点点头,像是终于放下了心,嘴角飘起一抹笑容:“那好,我早就被沈瓷硌硬得难受了,待明日,我找到机会便去。”

京城,暗潮再起。

时隔数日,杨福主动请求面圣——携着早已预谋好的言辞证据,朝他忍辱负重的目的缓慢靠近。

“皇上,已经查出来了。”杨福俯身,恭敬道,“上次呈给皇上的几封书信,已经确定,是淮王的字迹。”

皇上惊得差点儿从龙椅上跌下来,诧异道:“淮王?怎么会是他?”

“臣已将所有藩王的字迹进行排查,错不了。”

皇上手指扶着下巴,陷入了沉思。良久,突然以拳击掌,道:“对,我想起来了,上次藩王述职,为何偏偏是淮王受了伤?会不会正是他为了拖长待在京城的时间,伪装成受伤的模样,方便谋划篡位之事?”

杨福之前并未想到这层,恰好被皇上提及,连忙点头:“确有可能。”

皇上的拳头越捏越紧,狠狠地砸在龙椅的扶手上:“他的信是写给谁的?”

“……”杨福低下头,没有立刻回答。

皇上见杨福神情如此,眉目更加凝重,再次逼问:“谁?”

杨福捏紧了袍衫的下摆,装模作样地深吸一口气,话语像是气息游离出来般:“信上没有署名,但根据臣的调查,应该是兵部尚书……王越。”

“王越?! ”皇上如遭雷击,怔怔地定在原地,良久才重新开口,“你同王越关系最好,他若有谋反之心,你可曾窥见端倪?”

杨福摇头:“臣并未觉出端倪,而且……”他的声音越来越低,缓缓道,“而且,臣与王越的关系,也并不如朝中传言的那般要好。”

此事推给王越,是杨福同尚铭商议后的决定:一来,王越手握兵权,位高权重,且同汪直要好,对尚铭而言是极大的威胁;二来,为了隐藏杨福的真实身份,便要尽力回避王越,甚至使两人之间产生嫌隙,不再来往。

而眼下,正是绝好的机会。

杨福意在陷害淮王,又可顺带替尚铭清除障碍。虽然并无明确的证据表明王越收到信后答应同淮王合作,但至少可以让皇上心生嫌隙。

“朕如此器重王越,他也多次出征替朕扫平叛乱,从无滥用军权之嫌。朕实在难以相信,他会背叛朕。”皇上夺过呈上来的书信,又快速扫了一遍,心情稍稍冷静了些,道,“这只是淮王笼络王越的证据而已,王越未必会答应。若他应下,必定会好生处理这信件,不至于落到你的手上。”

杨福只是想隐藏身份,亦不愿王越受到重罚,忙附和道:“确实如此。况且,淮王到京城不久,王越便出征去了山西。那么,淮王滞留京城的这段时间,联系的应当不是王越了。”

“说得不错。”皇上点头,大手一挥,径直下令道,“来人,立刻给朕宣王越进宫。”

杨福起身道:“那臣就先……”

“不用。”皇上打断他的话,“刚好你在,便等着王越一同说吧。”

杨福闭上眼,先前没料到皇上会直接宣王越,他怕自己在殿中无从隐瞒,再被王越瞧出端倪。唯今之计,也只能随机应变了。

不多时,王越赶来。他看到殿中的“汪直”,稍稍顿了顿,遂俯身道:“给皇上请安。”

皇上没让他起来,一把将书信扔在他面前:“看看,这是什么?”

王越拾起地上的书信,一字不漏地读完了,抬眼,困惑地看看皇上,又看看“汪直”:“这是……”

“你不知道这是什么吗?”皇上冷嗤一声,静观王越的反应,“你同淮王私下勾结,谋权篡位,证据都摆在这里了,还想抵赖?”

王越听得似懂非懂,一时没反应过来,愣愣地指着自己的鼻子:“我?我什么时候同淮王有关系了?”

“这个问题,要问你自己才对。”皇上冷冷道。

王越挠挠头:“我什么都不知道……我都没同淮王说过话,这怎么就成了我同淮王勾结的证据了?”

“明面上不说话,谁知暗地里在搞什么?”皇上幽幽道,“更何况,汪直与你交往甚密,若非确凿,他又怎会查出你的名字?”

王越微张着嘴,转向杨福,目带不解。

杨福心中已是百般煎熬,突然听皇上蹦出这句,更觉皮肤都烧了起来,硬着头皮道:“臣并未确定,只是为了保证皇上的安全,有嫌疑之人应该暂且监管,待事情查得水落石出后,再放出也不迟。”

“汪直!”王越听着这番话,全然不敢相信这话是从他的好兄弟嘴里说出来的,一脸愤然,“你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倒觉得杨福的主意不错,看王越一脸茫然的模样,想必问是问不出什么了,点头道:“朕并没有说不相信你,你刚打了一场胜仗回来,刚好需要多休息。若最后查出与你无关,自然无碍。”

王越压根儿没听清皇上说什么,双眼如炬,紧紧看着杨福,似要穿透他的身体,看清他皮囊下的心跳。可杨福只是背对着他,不敢回头,连一个眼神都不肯看过来。

“来人,送王越回府,好生监督着,吃穿用度照旧,不可同任何人联系。此事不许宣扬。”皇上下令道。

四个护卫上来,围在杨福身边,刚挽上王越的手肘,便被王越一把甩开,几步走到杨福面前:“汪直,你怎么能这样?好歹先告诉我一声吧?连你也不相信我?”

杨福低着头,被王越一把抬了起来,被迫面对他愤怒的脸。杨福的下巴被控制着,不自觉地向上望去,眼神的交会仅有须臾,可就在这须臾之间,王越看到了他的眼神。一种完全陌生的、慌张的,甚至带着阴冷的眼神。

王越的手一颤,立刻松开了,他的胸口像是被揉成了一团,喉咙哽住,下意识地问道:“你是谁?”

杨福目光闪躲,别过了眼,沉声道:“等事情查清,若与你无关,自然会放你出来的。”

等事情“查清”,他也可功成身退,摆脱汪直的身份,届时,也不必再担心被王越识破。

“好了,下去吧,只是找人在府中看牢而已,又不是入狱,不会为难你的。”皇上挥挥袖子,护卫再次簇到王越身边,“将军,请吧。”

“让开!我自己会走。”王越气急,一把将身边的护卫推开,边走边道,“凭几封书信,居然就判定我同淮王有所勾结,何等荒谬?字迹可能是伪造的,证据也不足为信,如此草率,实在难以置信。”说完,还在后面添上几句粗语,骂骂咧咧便走出了殿门。

杨福知道,王越这番话是说给他听的。不仅是控诉,还有怀疑。他与汪直的行事风格不同,又没顾及王越的感受,想必经过此事,王越已对他心有芥蒂。不过还好,等王越放出来的时候,他的事也该办得差不多了。

皇上听了王越临走时说的那番话,想了想道:“他说的有道理。淮王的确值得怀疑,可光凭几封书信,也不可便这样定了罪。书信的字迹可能是伪造的,而且,如此重要之事,应当以面谈为主才是。除了书信,你可还查到其他消息?”

杨福早有准备,点点头:“回皇上,淮王在鄱阳郊外有一处矿产,地盘不小,产量却不大。臣经过探听,怀疑这地方表面上是矿场,实际却是淮王练兵的场地。”

皇上眉毛一抖,还未来得及开口,杨福便立刻主动请缨道:“还请皇上派臣去鄱阳详查,若确有此事,臣立刻便可将淮王捉拿回京!”

“若真有地下的练兵场,便算是证据确凿了。”皇上神色凝重,下令道,“朕命你明日启程,带上一百精兵,务必将事情查清。若淮王真有谋权篡位之意,立即抓捕,回京受审!”

“汪直遵旨!”杨福俯身领命,将头埋在双肘之间,唇角划过一丝细微的笑意。

杨福回到住处,便开始收拾行装,对筹备之事再次核实。

最关键的,便是矿产的地下空间。挖矿必定会砸出洞口,可要形成用兵操练的场所,非故意不可为。三年半之前,尚铭派人打听到淮王的矿场事务归当时的杜王妃管制,那时,矿场的产量已经越来越少,效益并不好。尚铭便命人前去,假称是江湖密士,称此处的风水极好,想借用矿场下的一部分修条秘道,只占用地下的空间。

他指出的那片地方,矿工早已查过,并无矿产,而且离主要的开矿之地有相当一段距离。尚铭答应将这钱私下里给杜王妃,刚好两方都不想让淮王知道,便如此达成了协议。

因为尚铭此番作为,杨福才开始愿意相信他,甘愿付出几年光阴,成为他的棋子。

“再确认一次,那条秘道,如今是否仍在原处?有没有被填埋或遇上意外坍塌之事?”杨福问。

尚铭派来辅助他的人答道:“一个月前我去看过,还在的,并未遭到破坏。那时尚大人特意吩咐过,将内里建得宽敞些,可容人耍刀弄枪,我走的时候,还特地放了些兵器在那里。”

“当初你们是派谁去对接的?”

“关系隔了几层,最后出面的是个鄱阳的小商人,不知道我们的身份,绝不会泄露。况且,当初管这事的杜王妃如今已被贬为侧妃,在淮王府禁足,已没了发言权。想来,她为了自保,应当也不会在事发之前将此事告诉淮王。至于事发之后……再找借口想说明,已经是多余了。”

杨福稍微松了一口气:“如此,我便放心了些。”

“这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最重要的,还是借着皇上对汪直的信赖。尚大人肯在这个时候助你一臂之力,你也别忘了尚大人要你做的事。”

杨福重重点头:“明白,如今东厂的风头已经盖过西厂,眼下支撑着西厂的,也只是皇上对汪直的偏爱而已。待我安排好所有的证据后,会制造与淮王单独相处的机会,伪装成淮王杀害了汪直,尚大人也可少了后顾之忧。”

那人颔首,忽又加重了语气:“从此以后,你绝不能出现在京城及周边城镇。若是被尚大人发现了踪迹,别怪大人不客气。”

杨福拳头兀自握紧,咬唇答道:“明白,从此以后,改头换面,必定消失得干干净净。”

“那好,明日午时出发,时间不多了,你加紧筹备。”说罢,那人快速离去,脚步带起一阵风,吹得门晃来晃去,发出“吱呀吱呀”的摩擦声。

杨福瘫坐在椅上,合上眼,突然间觉得累极了。

耳边出现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裙裾摩擦和细碎的脚步,就藏在屏风之后。他听见了,却没动,清楚那是谁。

“都听见了?”他有气无力地问,依然闭着眼。

卫朝夕从鼻腔里轻轻挤出一个字:“嗯。”

一片沉默。

良久,才听到卫朝夕发颤的问语:“明日,你要去江西?”

“嗯。”杨福轻轻应下,顿了顿,又补充道,“你随我一同去。”

卫朝夕的心里像是绑上了一块重铅,不停地往下沉:“随你去做什么?”她犹自不敢相信,盯紧他,努力确认,“去逮……逮捕淮王?”

杨福幽幽道:“淮王,谋权篡位。”

“他没有!”卫朝夕截断他的话头,情绪渐渐激动起来,“我都听到了,是你们设计的。是你,还有尚铭!你们诬陷淮王谋权篡位!”

杨福静静靠着,叹了口气,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为什么?”卫朝夕蹲下身,难以掩饰迷茫和惶然,“告诉我,为什么?”

“不为什么。”

“没有原因,为什么要给淮王安上这样的罪名?”卫朝夕一动不动地望着他,眼睛渐渐充血发红,“这件事,不是尚铭让你做的,而是你自己要做的。你可知道谋权篡位的罪名一旦落实,是要株连全族的?”

杨福终于睁开眼,面对她的逼问,不知从何作答。他握住她的小手,试图挑开话题:“明日午时启程,你去收拾一番,我带你一同回江西。这件事情结束之后,就像我们约定的那样,我带你吃遍各地美食。怎么样?”

卫朝夕甩开他的手,眼泪在眼眶里转了转,没忍住掉了下来:“杨福,一直以来,我都信你是个不错的人。哪怕在苍云山上,我也觉得是因为汪直的所作所为天理难容,手上沾了太多鲜血,血债血偿的结果。可是淮王呢?他做了什么?更何况,阿瓷同淮王世子还是一对,你将这样大的罪名无端扣在淮王头上,株连全族,会伤害多少无辜的人你知道吗?”

杨福本是静静听着,可临到她最后那句,却是忍不住皱紧了眉头:“无辜?你觉得淮王无辜?”

卫朝夕身体一震。

他从靠椅上站了起来,靠近她,微微屈身,在她的耳边,慢慢道:“对淮王,我也只不过是血债血偿而已。”

“你……”

“你曾经问我,不图名利,不图风光,为什么甘心做尚铭的棋子,处处涉险?现在我告诉你,淮王是我的仇人。我隐姓埋名三载,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让他偿还六年前从我身边夺走的!而且,是数倍偿还!”

“六年前?”卫朝夕犹豫道,“六年前,你还是个孩子啊……”

杨福闭上眼,似不愿回忆往昔,过去的片段却不受控制地溢了出来,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将他的心割得鲜血淋漓,骤然垂泪:“可淮王,就在那时,夺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他的泪水滑落下来,无声无息,没有撕心裂肺的号啕大哭,亦没有声堵气噎的饮泣,这反倒让卫朝夕更加无措,伸出手默默抱住他,轻声说:“杨福,你可以告诉我,你都可以告诉我。”

他抬眼看着她,那双眼中的关心和温厚呼之欲出,真真切切。走到这一步,他身边能够信任的人有多少呢?能让他笑或记挂的人又有多少呢?或许,只剩下她一个了……

杨福忍住眼中泪水,嘴角却仍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内心如同洪水泄闸,艰难开口:“事情,还要从我小时候说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本站推荐
邪龙狂兵开挂闯异界妖孽奶爸在都市超级武神都市之万界至尊万古第一帝万道龙皇
相关推荐
小糖精银河战队之狂想曲美漫世界大圣骑武霸独尊我有一个武道世界重生之瓷路盛宠王妃不将就盛宠七王妃医品庶女,盛宠俏王妃盛宠九王妃